最近在进行数据拷贝的时候,听厂家说遇到了不同硬盘接口类型的兼容问题。虽然不同的接口硬盘一直有在用,但区别不是特别清晰,于是简单整理一下常见的硬盘和接口类型,补充下这方面的知识。
- IDE
IDE(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)作为古老的并行接口磁盘类型(因为使用的是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控制器技术,也叫ATA硬盘),现在基本被淘汰。当出现了串行SATA控制器技术的时候,ATA技术也被称作Parallel ATA作为对比。
- SATA
SATA(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)是作为IDE的强化版出现,在功耗、性能提升的同时,还有一个很贴心的设计是开始支持热插拔,多定位在消费级市场。
- SCSI
SCSI(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)接口类型从一开始,定位上就与SATA的中低端市场不同,是面向高端服务器环境的解决方案(比如做磁盘阵列)。SCSI跟ATA/IDE是不兼容的。
- SAS
SAS(Serial Attached SCSI)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,支持更长的连接线缆,更快的传输速度。SAS硬盘支持双向全双工模式,通过两路独立通道支持同时读和写(而SATA只能提供单通道和半双工模式)。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盘。但是,SAS硬盘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环境中。实际上,SATA硬盘的接口在供电针脚和数据针脚之间的部分是隔断的,而SAS硬盘在这个地方是连着的。所以SAS控制器允许SATA的插入,但是SATA控制器由于隔断部位的存在,阻挡了SAS硬盘的插入。
SAS接口外观(无隔断):
SATA接口外观(有隔断):
- SSD
以上提到的都是传统的机械硬盘HDD(Hard Disk Driver),发展到了SSD(Solid State Disk)的时候,材质直接发生了变化,开始摒弃磁介质,采用电子存储介质用以突破机械性能瓶颈。由于SSD不需要机械结构,所以不存在数据查找时间、延迟时间和磁盘寻道时间。同时,由于采用闪存芯片,也解决了传统机械磁盘存在的物理碰撞可能导致的损坏问题。在使用体验上,没有机械部件的SSD没有任何噪音,功耗低,质量轻,便携性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遐想空间。
评论列表,共 0 条评论
暂无评论